
1991年12月,17岁的张君怀揣报国理想,从家乡盱眙应征入伍,开启了五年的军旅生涯。服役期间,他担任汽车兵,驾驶军车守卫南京长江大桥安全,在钢铁熔炉中淬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经过军营的历练,张君将“忠诚、担当、奉献”的军人品格深深烙印在血脉中。退役后,创办多家公司,关心下一代成长,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筹建盱眙商会,参加抗疫志愿活动……张君用行动诠释:退役只是转场,冲锋号永远嘹亮。

商海弄潮,厚积薄发
退役后,张君在政法系统工作了十二年,宝贵经历让他对社会治理和企业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2008年,张君创办北京中民伟业文化传媒发展中心,正式开启创业征程。
“第一次拿到营业执照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了。当时出了北京税务局的门,就感觉地面好像都晃动了几下。”时隔多年,张君回想起当初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创业初起步,张君想要给灾区人民提供一些帮助却力不从愿。当即,他下定决心,要尽早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他先后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进修学习,将“诚信稳健、坚韧求实”的军人作风融入企业经营理念。此后十余年间,凭借敏锐的眼光和执行能力,张君的事业越做越大,相继创办丰盛水稻专业合作社、盱眙波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汇银商贸服务有限公司、卡思黛乐酒行、淮安酒鑫商贸有限公司等,在创业发展中勇立潮头。
大爱无疆,公益坚守
2009年的一次湖北恩施之行,成为张君公益事业的起点。
在一偏远山区,一位身扛柴火的老奶奶和一名背着书包的小男孩,正吃力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沉闷的热气,张君当即请奶孙两人坐上车,送他们回家。深受触动的他,随后联系上了小男孩所在希望小学的吴校长,资助包括小男孩在内的三名学生完成学业。自此,他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是国家和部队培养了我,在部队的五年时间,我接受了最纯粹、最传统的教育,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成为一名有担当、有社会责任心的创业军人。”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张君有了更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2015年,张君来到盱眙县仇集中学,成了初一困难学生王佳佳和韩悦(均为化名)的固定资助人,不但在经济上予以资助,还在学习、生活上予以关心,鼓励两名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六年后,她们俩不负众望,双双被大学录取。今年6月,即将毕业的佳佳给张君发来了一段感谢的话语:“张叔叔,这个月底我就要去常州溧阳实习了,一直以来很感激您在学业和生活上对我的帮助,我会努力工作、健康生活,不负您的鼓励认可和期望,尽己所能结出硕果,分享给鼓励和帮助我的人……”
使命传承,戎耀担当
2016年,张君牵头筹建盱眙县新生代企业家商会,并主动提供1000平方米办公场地及全套办公设备。2018年10月,盱眙作为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盱眙县新生代企业家商会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作为商会党支部书记,张君推动设立了多项公益基金:“新生代企业家道德模范慈善扶持基金”“新生代·助学圆梦工程基金”“情暖都梁扶贫基金”“都梁山爱心基金”,开展了“万名老人看盱眙”“‘山爸山妈’为留守儿童安个家”“百企帮百户”精准扶贫和“共克时艰抗疫情,以义为先显担当”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和真金白银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价值观。

作为盱眙县拥军优属协会理事,张君将“一日橄榄绿,一生军旅情”融入商会建设,打造江苏省首家社会组织“戎耀之家”,动员150多家会员单位、400余家关联企业加入退役军人优待服务和拥军优属行列。牵头开展“岗位建功立业竞赛”“慰问抗战老兵”等活动,推动300多家企业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为退役军人定制技术支持、资金对接、法律咨询等创业礼包,构建起“就业有岗位、创业有扶持、困难有帮扶”的服务体系。
在张君的引领下,商会还成为了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退役军人在这里分享军旅故事、交流创业经验,26人在其帮扶下成功创业,退役军人李林祥、戚善波等成长为盱眙商界新星,退役军人张斌更是当选县党代表,续写“退伍不褪色”的奋斗传奇。商会先后获评全国“四好商会”、江苏省文明单位、5A级社会组织等殊荣,“万名老人看盱眙”项目屡获国家级公益奖项。
从手握钢枪保家卫国,到创建企业实业报国,张君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的深刻内涵,书写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