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您所在的位置:  老兵风采
这名“兵书记”,助力乡村蝶变启新程
时间:2025-08-26  来源: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从军营到乡村,涟水县周集村党总支书记、退役军人周林会怀揣建设家乡的热忱,毅然抛却多年打拼事业,敢闯敢试发展产业,不忘初心善治为民,带领村民探索建立复合型农旅产业体系,周集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走进如今的周集村,乡间小道洁净通畅,花草树木相映成趣,文化公园、健康步道点缀其间。谁能想到,四年前这里还是涟水县有名的“后进村”,而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的,正是这位放弃自己干得正红火的农资生意,归乡带领村民共奔小康的“兵书记”周林会。

周林会:“回到家乡以后,看到家乡的落后面貌,我很着急,觉得自己有这份使命,因为我是本村村民,有责任把村里建设好。”

2021年,周林会全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时,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村集体账上只有1759元,垃圾靠露天池堆放,道路泥泞、路灯缺失,是典型的“三无”村庄。军人出身的他迎难而上,带领“两委”成员逐户调研,带着村干部外出取经,立足村情定下“五黑”产业路。周林会带头试种黑玉米,用两年摸索出成功经验后,让村民接力种植,村“两委”则专心负责购种和销售。如今,全村超40%农户参与,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

周林会:“我们周集村的黑玉米,经过四年的发展,市场销售已经很好了,今年我们在15天之内,把全村170亩地的黑玉米全部卖光了。”

从农资老板到“兵书记”,角色变了,但为家乡谋发展的初心未改。周林会凭借村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土壤条件,引进葡萄种植项目,推动土地流转,让村民既能通过土地租赁获得稳定收入,又能在种植基地务工增收。

“当时就是看中这地方的地,地理位置好,是淮安到涟水的必经之路,土壤也适合种葡萄,平时每天营收两三千块钱,周末能到五六千块钱。”涟水县然喆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威表示。涟水县保滩街道周家村村民李从雪告诉记者:“我家有三亩多地,以前种粮食一年每亩挣几百块,现在租出去每亩能得一千块,在基地打零工每月还能挣2000元,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周集村致力于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童话森林”农旅项目,引来农家乐、露营基地等文旅项目。曾经长满杂草的空地,如今成了每周末接待六七百人的网红景点 农旅产业年利润达七八百万元。游客王国英:“这地方环境很好,带小孩来玩,有蹦蹦床、彩虹滑道、昆虫馆,小孩玩得开心,我们也高兴。”

从军营到乡村,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军人的担当与党员的本色。周林会带领村“两委”收回1000多亩集体土地统一流转,每年增收近60万元;成立物业公司解决50余人就业,村集体收入连续两年超110万元。周林会用对家乡的赤诚,书写着“老兵新农人”的答卷,而这条乡村振兴路,正在他和乡亲们的脚下,越走越宽广。

“军旅生涯锻炼了我不服输,勇于挑战的精神,只要是为村里发展好,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项目,任何挑战我都能接受。” 周林会表示,下一步要与食品企业合作,让周集村的农产品做大做强,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