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您所在的位置:  老兵风采
蒋红军:投身乡村振兴建新功
时间:2024-09-04  来源:幸福淮阴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当年军营铁骨硬汉,今日乡村振兴尖兵。蒋红军是淮高镇刘河村人,18岁参军入伍,服役期间先后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2011年底,他退役后进入淮安市民防局信息保障中心,几年后又辞职创业,年收入百万以上。走出乡村、跳出农门的他却在2019年放弃安逸的生活,再次回到生养他自己的土地。

1.jpg


2.jpg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一代,又是一名退役军人,改变家乡面貌,带动村民致富,一直是我的梦想。”2019年3月,经过层层选拔考核,蒋红军被区委组织部招录为首批乡村“振兴专干”,他也将公司的业务全部交给了家人打理,自己全身心地投身到了刘河村的振兴发展中,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村民一起过上小康生活。

“村里都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出去打工,年人均收入仅有1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2万2千元。”和淮阴很多的村子一样,刘河村并没有什么产业,主要以传统的一稻一麦种植为主。担任“振兴专干”后,蒋红军负责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整合土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动党员群众,自愿将遍布房前屋后、沟渠道路两侧的意杨树砍伐,种植洋槐树,并将整合出来的土地流转给大户,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突破了30万元。

村集体经济的大幅增长给了蒋红军信心。2020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举办“强兵兴业”工程“兵书记”培训班,作为学员之一,蒋红军与前来授课的淮阴师范学院食用菌专家王新风教授逐渐熟悉后,他敏锐地意识到了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3.jpg


4.jpg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几经拜访沟通,刘河村和淮阴师范学院达成了合作协议,开展淮河以北地区“稻菇轮作”栽培模式示范展示与推广项目,一开始仅试种了3.5亩,没想到产量还不错,迎来收获喜悦的同时,蒋红军也有点发愁,赤松茸在当地还是新鲜事物,销路不畅,他试着在网上寻找销路,结果寄出去的样品并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蒋红军和村里的干部一起来到上海、无锡、常州、南京等地,几天时间跑遍了主要的农贸市场,了解行情,解决了赤松茸分级销售等问题,找到了可靠的买家。

5.jpg


6.jpg

销路问题解决了,让村民们看到了“钱”景,赤松茸种植也很快推广开来。“稻菇轮作的效益可观,用稻草秸秆培育赤松茸;到了来年夏季,继续轮作水稻。种1亩地菌菇,能消耗10亩地的秸秆,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秸秆及菌菇废料还能作为有机肥再还田,补充土壤有机质,增强稻米品质,关键是这个项目能带来亩均超万元的收入。”

5年的不懈努力,刘河村最终迎来了收获的季节。2023年,全区以刘河村为品牌的赤松茸种植面积达到了300亩,有机稻米种植试验监测试验田30亩,成了刘河村的招牌产业;同时刘河村的空气中也弥漫起了洋槐蜜的丝丝甜意,通过对洋槐花、洋槐蜜进行深加工,产品进入大型超市,同步发展民俗旅游,打响了“槐香刘河”产业品牌。刘河村集体经济从2019年的2.2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00.76万。彻底从一个经济薄弱村发展到今天的全区先进村集体、淮安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宜业宜居乡村。

7.jpg

刘河村发展得如火如荼,蒋红军的创业也迎来了更广阔的空间,蒋红军成立的江苏槐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赤松茸种植及技术推广、收购,赤松茸产品深加工等,成功打造了“淮乡刘河”与“淮田”品牌冻干赤松茸、赤松茸酱、赤松茸脆系列、洋槐蜜、有机大米等。他将公司深加工产品松茸酱系列利润每瓶提留0.3元,用于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资助,在重大节日期间,主动慰问困难群众,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而在平时,蒋红军不仅为村里的乡亲排忧解难,还带动了本村近170名60岁以上的村民就业。

8.jpg

“我们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人,主要是采菇、削菇、分拣等工作,不费体力,都能做,每天也能收入70元。”村民祁士兰告诉记者。

蒋红军的事迹也让更多年轻人下定决心留在家乡、回归农村、增收致富。“我跟蒋红军联系上了之后,他很热心,给我们解决了技术、管理、销售等后顾之忧。我去年种植了50亩赤松茸,赚到钱了,今年增加种植面积,种植了100亩。”徐溜镇的退役军人王林说。

今年,蒋红军将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协助淮高镇推动“刘河村400亩稻菇轮作智慧农业项目”的实施工作中,该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产业升级,形成品牌效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预计今年年底,刘河村的稻菇轮作种植面积将达到570亩,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能达到2.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近70万元。”蒋红军说。